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者汇聚首都 对新时代拉美国家现代化道路进行再审视

2023年10月30日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2023年10月30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0月21日-22日,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新时代拉美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再审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承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湖北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数十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紧紧围绕拉美现代化道路和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展开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健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她表示,同为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的现代化进程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考和参照。拉美史学科是世界历史一级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区域国别史研究学科,是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在拉美史三大体系构建中必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本次研讨会能产出更多的选题,更好的成果,更能够发挥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的资政功能,也希望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团结协作,取得“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教授董国辉表示,这次会议是历经三年新冠疫情之后中国拉美史研究会第一次以线下方式召开的学术年会,由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本次学术年会就是为了体现研究会工作的一种历史传承。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同样是研究会学术传统的一种传承。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及相关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目前,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理论偏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再审视便体现出新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以“中国对拉美现代化的研究”为题进行大会报告。徐世澄表示,“我们研究拉美现代化,其任务就是要研究拉美各国如何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找出其中的规律,启发我们的民智,指导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实践。应该说,近四十年来,我国对拉美现代化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少的,对拉美现代化的讨论包括对‘拉美化’‘拉美病’‘拉美陷阱’的讨论甚至争论是逐步深入的,对于我们今后深入对拉美现代化的研究是有益的。” 拉美各国正在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随着中拉关系的迅速发展,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但同时,他也指出了国内学界对拉美现代化研究的不足之处。比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特别对拉美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某些成功经验研究得不够,过分和片面地强调“拉美化”“拉美病”“拉美陷阱”等方面的教训。在他看来,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待拉美现代化进程,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借鉴,以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冯秀文以“墨西哥政治体制的演变及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为题进行了大会报告。他按照“1824年宪法颁布到1857年”“ 1857年到1876年迪亚斯上台”“ 1876年到1910年的波菲利奥时期”“ 1910年到2000年墨西哥革命党执政”“2000年至今”等不同阶段,延时间线对墨西哥政治体制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进行阐释,认为“这段历史也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有反复的,甚至是有较大反复的,有时,革命者甚至需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才会慢慢成熟起来。人类历史正是在这样曲折的道路上螺旋式前进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其政治体制的发展也有其共同的客观规律,无论如何,人类走向幸福和光明是历史的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教授韩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城市化转型中的经验和挑战”为题进行了大会报告。他指出,拉美的城市化转型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目前拉美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80%,在发展中国家里面是最高的,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他从十个方面总结了拉美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如巴西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智利圣地亚哥的交通高峰期限行制度、作为大众运输系统的缆车、哥伦比亚麦德林的社会城市主义、智利圣地亚哥的社会住房政策、委内瑞拉社区委员会的参与式民主经验、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制度、贫民窟升级改造项目等。他认为,当前拉美的城市化转型是向社会公正、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振的大会报告题目是“从中国现代化的视角反思拉美国家现代化的经验”。他表示,“拉美的视角可以概括为,只有立足拉美看拉美,才能认清拉美的特性;世界的视角可以概括为,只有从世界的视角看拉美,才能全面地认识拉美;中国的视角可以概括为,只有从中国的视角看拉美,才更有意义。”他对中拉现代化的共同之处进行分析,并指出拉美现代化的独特性,包括“拉美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特征;政治民主化是拉美现代化的明显特征,也是主要成果之一;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追求社会公平(这是拉美现代化的重要经济社会特征);重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拉美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理念;现代化与地区一体化共同推进,是拉美国家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发展不平衡的现代化;错失发展的重大机遇等”。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董经胜以“拉美史研究的跨国转向”为题进行大会报告。他聚焦美国历史学家托尔·奥尔森的著作《跨越边界:冷战前美国和墨西哥的农业同盟》一书,指出该书借用跨国史的视角,将美国南方地区史和墨西哥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美国史和墨西哥史、美国和墨西哥乃至第三世界农业农村发展历史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借鉴新的研究范式,来推进我国的世界史研究水平。近年来,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成果使用一手文献资料展开研究,但是,在新的史学范式方面尚有进一步改进之处。他认为,运用新的研究范式,不仅可以发掘出更多新的文献资料,而且可以在许多问题上得出新的结论。历史学研究创新的正确途径,离不开新研究范式的探索。

主办:北京市贸促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综合事务中心

京1CP证12017809号-3|京公网安备110102000689-3号